全国五分之三的汤圆、十分之七的水饺都产自河南。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天走进速冻食品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三全食品,看他们如何在推进创新和保障安全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李溪溪:我现在是在三全食品。在我手里就是他们今年首创的3D鱼形汤圆。这款小鱼(汤圆)它是杨枝甘露味的。像这样有趣又好吃的汤圆,他们今年推出了十余种。
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经理 张艳玲:做了非常多的一个消费者的调研。大家对于汤圆的认知更多的是黑芝麻汤圆或者说是花生汤圆。其实在节日这个场景下面,年轻的消费者他其实是想吃一些不一样口味差异化的汤圆。
把传统节日和消费风潮相结合,三全创新推出了寓意汤圆、茶饮汤圆等新品汤圆。销售额迅速破亿元,拉动了三全整个汤圆产品线的销售额增长。不仅在外形、口味上做创新,三全还把目光放到了更多消费者关注的健康上面。
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经理 张艳玲:比如说将汤圆的糖度进行降低,比如说用了一些更健康的原料,像大黄米、粗纤维跟糯玉米。我们还和河南的食养文化做了一些联合,和仲景养生坊进行联名,推出了我们三全的食养汤圆。
在水饺、粽子、面点等产品线,三全也在向市场积极靠拢,让食品更健康、更安全。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李溪溪:这里是三全食品的检测中心,有84项项目参数通过了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认可。在这里涵盖了从原料、生产的全部过程再到成品全流程的安全和品质检测。光是原料就有150多项检测指标。
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冯志强:现在我们正真看到的是一款我们的大葱水饺的一个过氧化值指标。国家标准要求是小于等于0.25克每百克。我们这款产品检出来的数值是0.035克每百克。这个数值越低的话,就说明我们这样的产品更健康。
针对冷链食品产业链长,上游中小微企业多的特点,三全还建立了质量前置管理模式,来保证食品安全。在这一个模式下,不同于大部分企业的原料到货检验,三全直接到供应商的工厂、田间地头,和生产人员面对面沟通,参与标准制定。
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冯志强:我们公司又创新成立了三全产业伙伴卓越质量联盟。通过我们的技术上的支持和服务,包括一些金融支持、数字赋能,来服务我们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共同提升质量管理能力。
三全食品如何寻找新的增长点,大显身手呢?记者专访了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南。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任炜:学习在非公有制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您印象最深刻的或者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南:第一个是肯定是增强了信心。第二个方面也让我们大家都知道未来这个经济发展的走势和方向在哪里。第三个,也给非公有制企业提出了要求,要专注主业,要加强实业。这一点,正好在三全体现就很明显。三全1992年成立,30年来,正是因为专注和专业才使三全从一个很小的非公有制企业,慢慢地发展到今天在全国有七个生产基地,速冻米面行业这个市占率第一的这样一个地位。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任炜:我们大家都知道三全一直以来把创新加安全双轮驱动作为公司发展的重点。那下一步如何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当中继续大显身手呢?
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南:一个企业一定持续地有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我们三全提出来一个口号说,过去我们叫做任务型组织,未来我们要发展一个平台型的组织。让每一个人都有参与度,整个团队都是我们这个企业未来的发展成果红利的分享者。人人都愿意主动争先,主动创业。另外一个就是在渠道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以及新的技术的创新上,我们的产品研发需要大量的这个新技术应用。能够让我们的产品的这个新鲜度,能让我们的产品的美味度更提高。三全可以说也是不断地来突破自己。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任炜: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把农业新质生产力放到了其中。对此您有些什么观点和看法?
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南:中央提出来这个农业的新质生产力,我觉得也是正当其时。人民生活的水准不断地提高,对这种食品食材的需求的标准应该是慢慢的升高。 首先我们是从保口粮开始,然后让人民群众吃好、吃安全、吃营养、吃健康。最近,我们也是在食品安全方面,叫做质量前移。就是说把我们的质量体系嫁接到前端的原材料上,特别是帮助一些农户提升蔬菜种植的水平,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也保证了我们食品安全和标准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