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日,新库公路虽持续遭受降雪气候,却没能阻挠自驾游客赶赴这条“最美公路”赏识新疆壮美风景的热心——路上车流不息,沿线景区热闹非凡。
作为新疆自驾旅行的抢手路途,近年来独库公路越来越为人熟知。1974年,数万名修路官兵开赴天山,历时9年建成北起独山子、南至库车的我国西部边境第一条国防公路——独库公路。现在,独库公路已成为新疆交通旅行交融的“金枢纽”,不只将天山南北的壮美风光严密相连,更是沿线居民增收的一座“致富金桥”。

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支队官兵代表来到独库公路博物馆,听修路老兵叙述修路故事。唐涌刚摄
40多年曩昔,当年参加独库公路建筑的原基建工程兵一一三大队,调整变革为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支队。驻地改变、功能转型,但老一辈战天斗地、开山辟路熔铸而成的优良传统和精力特质,仍在这支部队传承。
征途万里,不忘来路。本年是新疆尔自治区建立70周年,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支队安排官兵代表和参加过修路使命的老兵重走独库公路,重温斗争进程。
9月的北疆,一半染上金秋,一半飘起初雪。玉希莫勒盖达坂,已是一片雪白。沿着当年修路官兵开凿的便道,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支队官兵来到了玉希莫勒盖地道前。

玉希莫勒盖,蒙古语意为“黄羊爬不过的山岭”。这儿终年积雪,冬天气温低至零下40摄氏度,雪崩、冻土、塌方是当年修路官兵面对的“三大天敌”。1979年,部队官兵带着锤子、钢钎和粗陋的施工设备,前进这片“生命禁区”,而玉希莫勒盖正是他们必啃下的“硬骨头”。
“这儿便是当年陈小平连长战役过的当地。”72岁的修路老兵王建国拄着拐杖,在官兵的陪同下,再次踏上玉希莫勒盖达坂。触摸着地道内壁上深浅纷歧的凿痕,他想起了长逝在这片热土的老连长。
王建国的老连长陈小平,是最早进驻地道施工的指挥员之一。“他总说,地道早一天打通,南北疆的同乡就早一天获益。”王建国回想,为加速施工进度,陈小平带头钻地道、抡钢钎、扛石料,“咱们手套磨破了,就用布条缠着手接着干,手上的血泡磨破了结痂,结痂了又磨破,没人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
独库公路建成后,陈小平又带领连队参加星星峡至哈密公路改建工程,在使命中积劳成疾,不幸病逝,年仅30岁。
工程兵的热血与汗水,终究化作一条条连通东西、贯穿南北的路途。1983年,独库公路全线通车,将南北疆通行间隔缩短了将近一半——通车前,南北疆来往需绕行乌鲁木齐,间隔超越1000公里,南疆的瓜果运往北疆要在戈壁滩上波动数日,常常腐烂变质。而劈开天山的独库公路建成后,这段旅程仅需560余公里,24小时内就能完成物资互通。
近些年来,跟着自驾游鼓起,能够“一日见四季、五里不同景”纵览南北疆风情的独库公路成为抢手路途,带动沿线各地旅行工业飞速发展。
在那拉提镇,官兵路过当地一家民宿。传闻官兵来自建筑独库公路的修路老部队,民宿经营者阿依古丽特意煮了一锅奶茶送给官兵:“我爷爷当年给修路官兵送过馕,咱们至今都感谢修路的。这条路便是咱们的‘美好路’!”
在独库公路博物馆,老兵俞振民久久地站在一个展柜前,里边摆放着几根布满锈迹的钢钎。
“那时候没有大型机械,钢钎便是咱们的‘兵器’。”俞振民告知身边的年青战友。当年在独库公路建设中,俞振民是部队里的“钢钎能手”。他回想,为了加速施工进度,咱们都是“三班倒”,白日顶着酷日施工,晚上借着马灯的亮光持续凿岩,钢钎用钝了,就在火上烧红,再用锤子击打尖利。“最苦的是冬天,钢钎握在手里像冰锥,手一瞬间就冻得失去知觉,只能往怀里揣一揣,温暖点再接着干。”俞振民说,其时官兵的宿营地是粗陋的帐子,晚上常被积雪压垮,他们只得轮番守夜,不时整理积雪。“尽管条件艰苦,但咱们干劲很足。”俞振民说,“由于咱们都知道,这条路不光是国家的交通线,也是新疆大众的‘期望线’。”
“一条独库路,连起一家人。”俞振民和记者说,在施工中,常有尔族、哈萨克族大众来到工地为官兵送水、送粮,还有大众用自家的马匹帮部队运送物资。“有一次,咱们在山上施工,忽然下起暴雨,山路泥泞难行,粮食运不上去。邻近牧区的十几位哈萨克族牧民知道后,骑着马冒雨上山,把自家的馕和羊肉送给咱们。”俞振民还记得,一位牧民握着他的手说:“你们为咱们修路,咱们是一家人。”
见证那段军民同心、艰苦斗争年月的钢钎,有些留在了这片它们开凿过的土地上,也有些仍然陪伴着修路官兵,在传承中续写爱民为民的担任。
“咱们支队史馆里,也有一支修路老兵留下来的钢钎。”宣扬干事李翔说,那是他们的“镇馆之宝”,是支队精力血脉的标志。20世纪90年代,该部到新疆哈密履行工程使命。时逢哈密遭受严峻旱灾,官兵深化田间地头,协助大众打井、修水渠,保证农作物灌溉。后来,该部移防内地,近年来屡次参加抢险救灾,在驻地展开为民服务,续写爱民新篇。
这天,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支队官兵代表、修路老兵和30余名吐尔根乡小学学生一道来到勇士陵园,擦洗石碑、进行描红,向献身的修路英烈问候。
官兵们静静向勇士还礼、献上鲜花。李翔和记者说,安排这次重走独库公路活动前,他们共访问了8位修路老兵。在老兵刘成雅家中,白叟回想斗风雪、战酷寒的故过后,拿出当年拍照的全班合照:“这是咱们班,现在只剩我一个了……”
“白叟年岁已高,无法参加这次活动,就托付咱们替他祭拜献身的战友。”李翔说,倾听白叟的回想,能够感觉到他仍深深怀念着那段军民同心、战天斗地的年月。
勇士石碑前,中士张宏祥厚意朗诵自己写给修路勇士的一封信:“数十年前,您和您的战友们以白劈开天山,换来南北通途。英豪的故事咱们永久铭记。现在咱们跨过千里而来,寻找你们为了国防建设与大众福祉奋不顾身的脚印……”
二级上士唐涌刚带来一张前不久部队参加抢通路途使命时拍照的相片,郑重地放在勇士墓前:“老班长,你看,现在咱们有了大型专业配备,有用高效,维护大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才能更强了。”
这些年来,这支部队一向为了公民大众的安全和福祉奋战——2024年夏,安徽省歙县受强降雨影响,多个村庄山体塌方、路途中止,官兵带着专业救援配备第一时间抢通受阻路途,安全搬运被困大众;同年,洞庭湖遭受特大洪涝灾害,该部紧迫驰援,加固堤堰10余公里,搬运被困大众2000余人。
听武警官兵叙述修路前史、救援使命后,吐尔根乡小学学生乌拉热门了允许:“我理解,不论走到哪里,叔叔都是最让人服气的人。”
10月10日,独库公路哈希勒根地道门封闭,进入冬天封路期。而就在9月20日,独库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在天山脚下真实开端发动。这条贯穿天山南北的交通大动脉,估计2032年竣工投入到正常的运用中,建成后将完成全年无障碍通行。
“新疆今日的发展变化,足以安慰献身的先烈。而咱们作为英豪的传人,还要扛起前辈的旗号,为国家安靖、公民美好持续斗争。”该部领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