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某些预包装甜点、烘焙产品、发酵乳制品、糖分含量较高的生果和部分调味品等食物中或许含有酒精。
2.醋中的酒精含量很少,一般在0.01%-0.1%(体积分数),烹饪时放醋,酒精简直就没有了。
3.因为酒精含量极低,大多数食物中的“隐形酒精”不会带来严峻的健康危害。
在实践生产中,或许因为反响没有彻底进行,或发酵工艺差异,而导致醋里有微量酒精残留。
为了能够持久锁住水分、确保松软的口感,有些产品在加工时会参加少数的食用酒精。
所以,假如对酒精过敏或真实不能承受,能够在购买前看看标签,挑选无酒精的。
不过,烘焙时的高温(通常在180°C以上)会使大部分酒精蒸腾。最终面包里的酒精残留量也简直能忽略不计[2]。
乳酸菌或酵母会将奶里的乳糖或其他糖类转化成微量酒精,通常在0.01%–0.5%。
环境里和果皮上的微生物就像“天然酵母”,果实细胞也会进行“无氧呼吸”,将糖分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之前有交警测过,一口气吃下好几个荔枝,立马进行呼气检测,成果居然高达30mg/100ml——达到了酒驾的规范(20mg/100ml)[4]!
为了灭菌和延伸保质期,一些漱口水里的酒精含量或许高达5%-10%。假如感觉影响口腔,能够优先挑选无酒精的漱口水,并在使用后及时清水漱口。
而很多人家里都有的“藿香正气水”,遍及含有40%-50%的乙醇(相当于40度白酒),或许和头孢、阿莫西林、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多种药物彼此反响[5]。
说到底,大多数食物中的“隐形酒精”,含量都很低,不会带来严峻的健康危害。